▲本刊特約評論員/國利機構總經理 沈立剛
  法制晚報訊 2013年進入尾聲,繼一線城市之後,又有17個城市先後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但已出台的政策可謂“新瓶裝舊酒”,皆把之前已執行政策,比如提高二套房貸利率等這次又重申一遍,內容並無創新。試想今年年初,國務院出台的新國五條並未成功抑制住高房價,相反一二線城市飛漲的房價讓購房者寢食難安。年底盤算時,眼睜睜看到年初制定的房價調控指標難以完成,北京作為首都率先在三中全會前出台新政,而其他城市無奈跟風。
  三中全會結束後,關於房地產業內和大眾關註最多的就是調控方式的轉變。在過去10年間,政策一直圍繞“房價”做文章,決策者試圖通過各種行政手段穩定房價,抑制房價暴漲,雖然政府看得見的手伸的足夠長,也足夠用心,但效果甚微,甚至在局部城市或地區起到了南轅北轍的反作用。此次被寄予厚望的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政府之手要收,而讓市場“看不見之手”充分發揮作用,使得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這番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表態無疑讓大眾眼前一亮。
  既然如此,調控能否放棄“行政打壓”,從而轉化為採取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呢?本月3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2014年經濟工作,再次提出要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產調控工作。雖然會議新聞通稿僅百字,但字裡行間充分顯示高層對 房地產調控工作的高度重視。但從20個城市已出台的新政來看,調控思路依然再走行政化穩定房價的舊路,並未考慮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決定機制,由此可見,房地產調控要真正實現轉變,依然長路漫漫。
  實際上,如果調控繼續固守老路,已經沒有前路可走。當前不管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對行政手法調控樓市的效果持懷疑態度。北京新政剛一齣台,京城開發商大都一笑了之,認為按照新出台的調控措施,北京未來房價依然會上漲,而且上漲幅度空前。持同樣觀點的還有購房者,早些年政府新政甫出,購房者立馬停止購房,市場陷入觀望。但幾次三番,每一輪調控後果是房價不降反增,調控屢屢失效讓市場買賣雙方逐步喪失信心,調控轉型迫在眉睫。
  三中全會裡,和樓市有關的決策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容許集體土地上市流轉,和國有土地同權同價;二是研究房地產稅的立法和擴大試點;三是研究中央和地方的財稅分配和平衡機制;四是放開中小城市的戶籍限制,容許獨生子女生養二胎。上述四大改革措施,都將對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起到深遠影響。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但目前可以預見的是,2014年作為新一輪改革元年,中央改革精神將逐步深入貫徹到地方各級政府。對於房地產,新的年度絕對不會放棄調控,而完全走向市場化,調控將繼續延續下去。今年末出台的調控新政最多算一個過渡期政策,絕非長遠之策。那麼未來新政力度如何,如何轉向,都值得所有人關註。調控者能否放棄調控“一刀切”,拋棄頭疼醫頭,腳痛療腳的行政化手段,轉而實現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讓樓市回歸健康發展之路,是新年政策調控的核心。
  調控前路在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2014年房地產調控路在何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23fjwp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