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1日報道,11月28日是美國最大的購物業界促銷活動“黑色星期五”,韓國數以萬計海淘族盯著太平洋對岸的亞馬遜等購物網站,用比韓國國內便宜很多的價格購買衣服、家電等商品。據推測,今年黑色星期五期間,韓國消費者購物額有望破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在價格面前,愛國心也已被拋在了腦後。
  哀嘆:
  肥水流入外人田
  分析認為,預計到2018年,韓國消費者海淘花費有望達8萬億韓元,超過10萬億韓元也只是時間問題。韓國流通業界指出,“內需市場不斷因消費停滯而縮水,再怎麼刺激也沒有好轉跡象,但每年還有數萬億韓元資金流向海外直購”。海淘族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他們的消費地圖反而在不斷擴張,逐漸從美國擴展到日本、中國和歐洲等地。
  一名自稱“6年資深海淘族”的家庭主婦申美真(音)介紹說,“最近不僅使用淘寶等購物網站,還會在德國和英國的網站上購物。”她結婚時購買的電視機和電磁爐等嫁妝都是海淘的,所有商品加起來總價比韓國國內便宜300萬-400萬韓元。“購物沒有國境線,主要還是看價格。在價格標簽面前,消費者不會有愛國心”。
  另一方面,海外企業也在積極做出行動,吸引韓國海淘族。不僅有購物網站推出了韓語購物指南,甚至還有快遞企業包機飛往韓國,展開縮短送貨時間的競爭。
  反思:
  貿易保護玩不轉了
  《中央日報》分析認為,海淘熱潮興起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價格。在韓國商場內售價118萬韓元的女士大衣在亞馬遜上加上郵費、關稅和附加稅也只有70萬韓元,便宜近50萬韓元。韓國一位流通業界相關人士表示,“美國等國家對服裝、鞋類等消費商品征收2-4%的關稅,但韓國的關稅卻高達8%。因此韓國的服裝和鞋類價格必然會比國外高。”
  此外,韓國的消費品開放度也非常低。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品進口比例可達35-40%,韓國卻只有9%左右。韓國政府最近雖然開始允許併列進口,但韓國國內市場依然是為數不多的獨家進口企業通過與流通企業勾結壟斷市場的國家之一。KDB產業銀行研究員金大振(音)說,消費品價格差距是因為市場開放度太低,原因是流通企業沒有在實現進口渠道多元化上做出積極努力。韓國嶺南大學經營學院教授金尚顯表示,“一直被局限於狹窄國內市場的消費者為了更理性消費,紛紛將目光轉向全球市場,因而催生了海淘熱潮。不推出可以為消費者接受的價格政策,海淘熱潮就會愈演愈烈,國內流通業界的顧客流失也會越來越嚴重。”據環球網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國際網購面前韓國人也不“愛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23fjwp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